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李邕

李邕 唐代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比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ㄅㄧˇ,
笔划 4 五行
五笔 XXN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

  1. 比喻,比方。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副〉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字详解



【动】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benextornear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查看更多]

比说文解字

比【辰集下】【比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夶𣬅《廣韻》𤰞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匕。校也,𠀤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託外物,比顯而興隱。

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𠛬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爲决事比。《註》比,例也。

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志》𤣥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

諡法之一。《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註》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

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𠛬部。《正韻》音皮,誤。

水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集韻》《正韻》𠀤普弭切,音諀。與庀同。治也,具也。《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註》錄具樂官也。與庀通。

《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避。《爾雅·釋詁》比,俌也。《郭註》俌,猶輔。《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親也,近也。《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註》比,猶親也。

和也。《周禮·春官》𥰫人辨九𥰫之名,六曰巫比。《註》巫讀爲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

近鄰之稱。《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

案比。《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

及也。《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註》比于,至于也。《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

頻也。《禮·王制》比年一小聘。《漢志》比年,猶頻年也。

比比,猶言頻頻。《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

𠀤也。《書·牧誓》比爾干。《正義》楯則𠀤以扞敵,故言比。《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

齊也。《詩·小雅》比物四驪。《註》比物,齊其力也。

偏也,黨也。《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從也。《論語》義之與比。《朱註》比,從也。《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註》比謂比義。

合也。《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註》比,親合也。《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師古註》訓合。

密也。《詩·周頌》其比如櫛。

比余,櫛髮具。《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漢書》作比疎。《廣雅》比,櫛也。《蒼頡篇》靡者爲比,麤者爲疏。今亦謂之梳。《顏師古·急就篇註》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

矢括曰比。《周禮·考工記》矢人爲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鄭司農註》比,謂括也。

《揚子·方言》比。代也。

《廣韻》《集韻》《韻會》𠀤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義同。

《正韻》兵媚切,音祕。先也。《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註》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和也。一曰次也,𠀤也。比鄰,猶𠀤鄰。《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

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蒐于比蒲。

臯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臯比而先犯之,後人以爲講席。《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

師比,胡革帶鉤也。《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

《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𠀤音邲。比次也。《增韻》比比,猶總總也。《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顧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說文》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比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