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王羲之

王羲之 魏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殉字释义
拼音 xùn 注音 ㄒㄩㄣˋ,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GQQJ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歹(本作歺),旬声。歺(è),剔过肉剩下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殉葬;以人从葬)

  2. 同本义

    殉,用人送死也。——《玉篇》

    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左传》

    死者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礼记·檀弓下》

    与城为殉。——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殉死;殉葬

  4. 献身或丧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庄子·让王》

  5. 又如:殉义(为道义而死);殉财(为财而死);殉物(为追求物质利益而死);殉身(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

  6. 贪,追求

    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重名于身后。——晋·陆机《豪士赋序》

  7. 又如:殉私(谋求私利);殉业(专心致志于学业或功业)

  8. 祈求。如:殉吉(祈求吉祥)

  9. 随;跟从

    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孟子》。赵岐注:“殉,从也。”

  10. 又如:殉没(舍身以追随死者);殉义(遵从道义)

〈名〉

  1. 从葬的人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墨子》

文字详解


xùn
【动】
(形声。从歹(本作歺),旬声。歺(è),剔过肉剩下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殉葬;以人从葬)
同本义〖beburiedalivewith〗
殉,用人送死也。——《玉篇》
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左传》
死者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礼记·檀弓下》
与城为殉。——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殉死;殉葬

[查看更多]

殉说文解字
殉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