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会稽刻石

会稽刻石

历史遗迹:会稽刻石
“会稽刻石”碑文图片浙江绍兴文化积淀深厚,遗存大量历代刻石与碑版,成为今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珍贵史料。其中存世最早的首推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会稽刻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秦王嬴政巡游江南时,曾在会稽祭大禹,他登上秦望山(原名天柱峰),以望东海。为了宣扬他统一中国的公德,于是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立碑石于秦望山(一说鹅鼻山、何山)之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由于系由李斯撰并书,故俗称“李斯碑”。碑文三句一韵,每字四寸见方,以小篆书写,共289字,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后来司马迁将此全文载入《史记·秦始皇本纪》。
会稽刻石历来受人重视,各种史书多有记述。东汉《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东汉之会稽……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丈四尺,南北面广尺六寸,刻丈六于越东山上。”北魏《水经注》记载:“秦始皇簦会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南史·范云传》记载:“会稽秦望山有始皇刻石,文皆大篆,人多不识。”南朝《会稽记》称:“昔秦始皇登此,使李斯刻石,其碑见在。”此碑和碑文至少到南梁时期仍然存在。
由于
殄字释义
拼音 tiǎn 注音 ㄊㄧㄢˇ,
笔划 9 五行
五笔 GQWE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2. 同本义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3. 又如:殄瘁(困穷;贫病);殄绝(灭绝);殄世(绝嗣)

  4. 消灭

    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心雕龙·明诗》

    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

  5. 又如:殄平(消灭);殄熄(消灭;息灭);殄灭(消灭;灭绝);殄夷(杀尽);殄歼(歼灭)

  6. 昏迷。

  7. 如:殄靡(靡费)

〈形〉

  1. 通“腆”。美好;善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邶风·新台》

  2. 又如:殄沌(杂乱不分貌)

文字详解


tiǎn
【动】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同本义〖useup;exhaust〗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查看更多]

殄说文解字
殄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