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曹全碑

曹全碑

介绍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曹全碑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
株字释义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SRIY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2. 同本义

    株,木根也。——《说文》。今语转曰桩。

    命曰株送徒。——《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

    若厥株驹。——《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3. 释其来而守株。

  4. 皆守株之类。

  5. 又如:株橛(树桩、木根);株蘖(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

  6. 泛指草木

    泽涸无鱼,山童无株。——汉·焦赣《易林》

  7. 植根

    大株于土;萍于水。——晋·干宝《搜神记》

  8. 又如:株榾(残根断树);株柢(根祗);株枸(枯树根)

  9. 植株,成长的植物体。如:株楹(树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简陋);株木(刑杖)

〈动〉

  1. 牵连,株连。如:株引(株连);株累(株连牵累);株蔓(株连蔓引)

〈量〉

  1. 表示树木的根数。如:两株树

文字详解


zhū
【名】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stub〗
株,木根也。——《说文》。今语转曰桩。
命曰株送徒。——《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
若厥株驹。——《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查看更多]

株说文解字
株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