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草书
>
高凤翰

高凤翰

人物简介
高凤翰,雍正五年(1727)举孝友端方,官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高凤翰)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矿志。生平轶事
高凤高凤翰杭州石刻像翰天资聪颖,童年时代就从家中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奠定了国学基础,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
19岁那年,高凤翰参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
后至45岁,高凤翰方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贤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县县丞。在官场派系斗争中,高凤翰受诬下狱,经历了一番磨难。后虽冤案得昭雪,但使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
曾字释义
拼音 zēng,céng 注音 ㄗㄥ,ㄘㄥˊ,
笔划 12 五行
五笔 ULJF

基本释义

〈副〉

  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4. 已经——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形〉

  1.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另见zēng

〈形〉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自此而曾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时不分。

    计高曾之时。

    视高曾之时。

    高曾时为一户者。

  2.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3. 谦词。犹“末”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4. 又如:曾臣(末臣)

  5. 高举的样子

    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

  1. “增”的本字。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

  2.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

  1. 乃,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曾不惨然。——清·黄宗羲《原君》

    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核舟记》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2.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3.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如:曾奈(怎奈)

〈名〉

  1. 另见céng

文字详解


céng
【副】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竟,竟然;尚〖gosofarasto;unexpectedly;actually;still;yet〗

[查看更多]

曾说文解字

曾【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𠀤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𠀤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曾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