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米芾

米芾 宋代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晤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ㄨˋ,
笔划 11 五行
五笔 JGKG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同本义

    晤,明也。——《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

    真宗英晤之主。——《宋史·真宗纪赞》

    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新唐书》

〈动〉

  1.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唐·李俨《道因法师碑》

    即晤三空。

  2. 与…相遇;见面

    彼美淑晤。——《诗·陈风·东门之池》

    卿卿如晤。——清·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晤君(面见君主;看见君王);晤教(当面聆听教诲的谦辞);晤会(晤对。会面);晤叙(见面叙谈);晤言(见面谈话;当面谈话);晤别(见面告别)

  4. 对,面对

    可以晤歌。——《诗·陈风·东门之池》。传:“晤,遇也。”笺:“晤,犹对也。”

  5. 又如:晤歌(相对而歌)

  6. 同“焐”。温暖之意

    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晤晤脊背。——《西游记》

文字详解



【形】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同本义〖intelligent〗
晤,明也。——《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
真宗英晤之主。——《宋史·真宗纪赞》
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新唐书》



[查看更多]

晤说文解字
晤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