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西狭颂

西狭颂

内容
《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现在保留下来的汉代碑刻原石寥寥无几,凤毛麟角,而《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
《西狭颂》碑文的右侧刻着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当地人把它们合称为《黄龙碑》。在题名中有“仇靖字汉德书文”,故认为撰文、书丹均为仇靖一人所为。碑刻周围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
政字释义
拼音 zhèng 注音 ㄓㄥˋ,
笔划 9 五行
五笔 GHTY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2.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名〉

  1.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脱脱《宋史》

  13. 另见zhēng

〈动〉

  1. 通“征”(zhēng)

  2. 征伐

    先为之政。——《管子·势》

    吴政荆。——《韩非子·内储下》

    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

  3. 征税

    宽政役。——《管子·小匡》

    相地而衰政。——《荀子·王制》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

  4. 另见zhèng

文字详解


zhēng
【动】
通“征”(zhēng)
征伐〖goonapunitiveexpedition〗
先为之政。——《管子·势》
吴政荆。——《韩非子·内储下》
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
征税〖levy〗
宽政役。——《管子·小匡》

[查看更多]

政说文解字
政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