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王铎

王铎 清代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揭字释义
拼音 jiē,qì 注音 ㄐㄧㄝ,ㄑㄧˋ,
笔划 12 五行
五笔 RJQN

基本释义

〈名〉

  1. 标志

    峨嵋为泉阳之揭。——郭璞《江赋》

〈形〉

  1. 高亢。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2. 揭揭

  3. 修长的样子。

  4. 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动〉

  1. (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揭,高举也。——《说文》

    西柄之揭。——《诗·小雅·大东》

    修剑揭以低昂。——张衡《思玄赋》

    揭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揭竿为旗——汉·贾谊《过秦论》

    两竿夹接。——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4. 肩负;担;扛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5. 又如: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6. 披露;发表;公布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灯余话》

  7. 又如: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8. 掀起;拿开

    揭水指路。——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水浒传》

  9. 又如: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 露出;向上翘

    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唇揭者甚齿塞。——《战国策》

  11. 借债。如: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文字详解


jiē
【名】
标志〖mark;sign;symbol〗
峨嵋为泉阳之揭。——郭璞《江赋》


jiē
【形】
高亢〖roaring〗。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查看更多]

揭说文解字

揭【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𢶆。

《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𠀤音朅。義同。或作担。

作拮。

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與𢷒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𨻰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唐韻》《集韻》《韻會》𠀤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集韻》《韻會》𠀤語訐切,音钀。義同。

《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啓事。今日揭帖。

《唐韻》《集韻》《韻會》𠀤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

揭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