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文征明

文征明 明代

文征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明书画家、文学家。初名壁(亦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亦能隶书。擅山水,师法宋、元,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兼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掩字释义
拼音 yǎn 注音 ㄧㄢˇ,
笔划 11 五行
五笔 RDJN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

    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

    空正掩日。——《周髀算经》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掩其上哉。——清·方域《壮梅堂文集》

    手巾掩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势拔五岳掩赤诚。——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掩圹(将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掩心(护胸的铠甲);掩土(盖土埋葬);掩面(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掩著(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4. 掩贼为臧。——《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匿也。”

    处必掩身。——《礼记·月令》

  5. 又如:掩掩缩缩(躲躲藏藏);掩敛(遮藏躲闪);掩败(掩饰失败);掩秘(隐瞒,秘而不宣)

  6. 掩,止也。——《方言》十三

    掩以绝灭。——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

    掩细柳而抚剑。——潘岳《西征赋》。注:“止也。”

  7. 乘其不备。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8. 袭击。如:掩攻(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掩击(袭击;冲杀)

  9. 关闭;合上

    为掩户。——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掩亚(关闭);掩关(关闭;关门)

  11. 意外地被夹住。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

  12. 抹杀

    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文字详解


yǎn
【动】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cover;screen〗
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
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
空正掩日。——《周髀算经》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查看更多]

掩说文解字
掩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