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颜真卿

颜真卿 唐代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捕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ㄅㄨˇ,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RGEY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同本义〖catch;arrest〗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查看更多]

捕说文解字
捕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