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概况
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
括字释义
拼音 kuò,guā 注音 ㄎㄨㄛˋ,ㄍㄨㄚ,
笔划 9 五行
五笔 RTDG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本义:结,扎束)

  2.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4.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5.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系辞下》

  6. 包容,包括

    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

  7. 又如:总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8. 搜求

    时大括人为军士。——《北史·孙搴传》

  9.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责(搜求);括率(搜刮;聚敛);括取(搜刮,掠夺);括刷(搜刮)

  10. 征购。如:括市(征购;搜购);括买(征购;搜购);括籴(征购民间余粮)

  11. 征集。如:括兵(征兵);括马(谓征集兵马);括集(征集)

  12. 汇集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诗·卫风·君子于役》

  13. 又如:括撮(会聚);括总(会集在一起;总括)

〈名〉

  1. 箭的末端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2.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镞(箭镞)

文字详解


kuò
【动】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tie〗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查看更多]

括说文解字
括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