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唐人

唐人

中国人的通称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形延续至今。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日本在明代仍叫中国为唐土,人民为唐人作家唐人
人物简介
唐人,原名严庆澍(1919—1981),江苏苏州人。笔名另有阮朗、颜开、江杏雨、陶奔、洛风、高山客等。抗日战争初期,在南北各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后入成都燕京大学半工半读于新闻系。1946年在上海加入《大公报》,任职业务部门
愁字释义
拼音 chóu 注音 ㄔㄡˊ,
笔划 13 五行
五笔 TONU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2. 同本义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愁海(比喻愁深)

  4. 使受苦

    伤形费神,愁力劳意。——《墨子》

  5. 怨尤;怨恨。如:愁恨(忧怨)

〈形〉

  1. 凄惨,惨淡。如:愁红(憔悴的残花。用以比喻女子的愁容);愁戚戚(愁切切,愁凄凄。凄惨愁苦的样子)

  2. 悲哀;哀伤。如:愁痛(悲痛);愁悲(悲愁;悲哀愁苦);愁郁郁(忧伤的样子)

文字详解


chóu
【动】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worry;beanxious〗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查看更多]

愁说文解字
愁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