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草书
>
王羲之

王羲之 魏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恐字释义
拼音 kǒng 注音 ㄎㄨㄥˇ,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AMYN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2. 同本义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赵王恐。

    恐栗,为儿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舟人大恐。——宋·苏轼《石钟山记》

    魏王恐。——《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恐防(担心,提防);恐虑(担心);恐灼(惊恐);恐怯(畏怯、害怕);恐畏(畏惧);恐急(惊慌)

  5. 恐吓,使之害怕

    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韩非子·有度》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高祖本纪》

  6. 又如:恐呵(威吓呵斥);恐胁(恐吓威胁);恐逼(恐吓逼迫);恐褐(恫吓威胁)

  7. 恐怕

    恐前后受其敌。——唐·柳宗元《三戒》

    常恐秋节至。——《乐府诗集·长歌行》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赵策》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恐其有误;恐不容易;恐非所愿

〈副〉

  1. 恐怕,表示估计兼担心

    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偿城恐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为操所光。——《资治通鉴》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文字详解


kǒng
【动】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fear;dread〗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更多]

恐说文解字
恐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