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乙瑛碑

乙瑛碑

内容简介
《乙瑛碑(02)》内容简介:东漠桓帝永兴元年,山东曲阜孔庙里刻立一块石碑。碑乙瑛碑上记载鲁相乙瑛请在孔庙设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公赎。此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百石卒史碑”,简称“乙瑛碑”。“金石萃编”记载,此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宽三尺七寸,宇共十八行,满行四十字。后人将“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誉为孔庙著名三碑。
《乙瑛碑(02)》影印之拓本,系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中期古拓佳品。译文
乙瑛碑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艺〕,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 庙,?襃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一人, 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 史郭玄辞对,〔故事辟〕□〔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 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彖□□□各一,大 司农给米祠,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 祠用众牲,长□〔备〕□,今欲加宠
常字释义
拼音 cháng 注音 ㄔㄤˊ,
笔划 11 五行
五笔 IPKH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

  1.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文字详解


cháng
【名】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flag〗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裙子〖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查看更多]

常说文解字

常【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𨻰常于時夏。《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常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