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翁同和

翁同和

简介
错误写法:“翁同和”、“翁同稣”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翁同龢半身照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著有《瓶庐之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传世书迹较多。《节临华山碑扇面》,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6)。纸本墨迹,隶书3行,共8字,题款10行,共46字。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甚高。此幅扇面,由隶、行、楷三种书体组成。跋语和题款,字虽小,而所占篇幅强半,整体布局,既疏朗而又谨严,甚为得体。扇面正文为隶书8字,看出其隶书功力深厚。结体用笔,恪守古法。跋语行书,8行37字,写得老健、厚重,书卷气甚浓。题款为楷书,很有北碑味道。徐珂《清稗类钞》说:“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生平出生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出生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岁翁同龢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许氏由京师回到故乡常熟。翁同龢自幼禀性好
巾字释义
拼音 jīn 注音 ㄐㄧㄣ,
笔划 3 五行
五笔 MHK

基本释义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巾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动〉

  1. 包裹;覆盖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文字详解


jīn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towel〗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查看更多]

巾说文解字
巾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