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薄绍之

薄绍之

南朝宋人薄绍之,丹阳人,字敬叔。官至给事中。善书,风格秀异。尤工行、草,行草倜傥,时越羊欣。
梁代学者袁昂作《古今书评》,称“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豪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太平御览》卷七四八)。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隶书、行书、草书入妙品。古人有赞:“师法小王,风格秀异,若干将出匣,光芒射人,魏武临戎,纵横制敌”。 相关资料(摘自《太平广记》):

薄绍之尝为减质参军,元嘉二十四年,寄居东府之西宾别宅中。与祖法开邻舍。开母 刘,寝疾弥旬,以二十二年五月一日夜半亡。二日,绍之见群鼠,大者如豚,鲜泽五色,或 纯或驳,或著平上帻,或著笼头。大小百数,弥日累夜。至十九日黄昏,内屋四檐上有一白 鼠,长二尺许,走入壁下,入处起火。以水灌之,火不灭,良久自灭。其夜见人,修壮赤 色,身光如火,从烧壁中出,径入床下。又出壁外,虽隔一壁,当时光明洞彻,了不觉又隔 障。四更,复有四人,或与绍之言相佑,或瞋目吐舌。自暮迄旦,后夕复烧屋。有二人,长 九尺许,骑马挟弓矢,宾从数十人,呼为将军。绍之问:“汝行何向?”答云:“被使往东 边病人还。”二十一日,群党又至。家先有一白狗,自有鬼怪,暮常失之,至晓辄还。尔夕 试系之,须臾,有一女子来云:“忽系此狗,愿以见乞。”答便以相与,投绳竞不敢解,倏 然走出。狗于是呻唤垂死,经日不能动。有一人披锦袍,弯弧注镞,直向绍之。谓:“汝是 妖邪,敢干恐人。我不畏汝,汝若不速去,令大道神寻收治汝。”鬼弛弦纵矢。策马而去。 (出《述异记》)
定字释义
拼音 dìng 注音 ㄉㄧㄥˋ,
笔划 8 五行
五笔 PGHU

基本释义

〈形〉

  1.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文字详解


dìng
【形】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stable;smoothandsteady〗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查看更多]

定说文解字
定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