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曹全碑

曹全碑

介绍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曹全碑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
夹字释义
拼音 jiā,jiá,gā,xiá 注音 ㄐㄧㄚ,ㄐㄧㄚˊ,ㄍㄚ,
笔划 6 五行
五笔 GUWI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张廷玉《明史》

  2. 又如: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如:夹击;夹攻

〈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jiá;gā

  5. 夾、裌、袷jiá

〈形〉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gā;jiā

文字详解




另见jiā;jiá

夹肢窝
gāzhiwō
〖armpit〗腋窝


[查看更多]

夹说文解字
夹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