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朱耷

朱耷

人物概述
朱耷,即八大山人,谱名统*(*为上林下金),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
吁字释义
拼音 xū,yū,yù 注音 ㄒㄩ,ㄩˋ,
笔划 6
五笔 KGFH

基本释义

  1. (形声。从口,于声。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同本义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书·吕刑》

    吁!惊也。——《说文》

    王曰:“吁,来!…”——《史记·周本纪》

    吁!是何言欤?——《法言·君子》。注:“吁!骇叹之声。”

  2. 又如: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吁咈都俞(吁咈,吁俞。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见《书·尧典》);吁嗟(表示忧伤或有所感;表示赞美)

〈动〉

  1. 叹息,叹气

    香车辗尽关山日,弹罢琵琶只自吁。——《明珠记》

  2. 又如:吁唏(吁嘘。嘘唏,叹息);吁气(叹气);吁嗟(哀叹;叹息);吁嗟(慨叹);吁然(感叹的样子);吁叹(叹息;哀叹);吁嘻(感叹)

  3. 吐。如:吁呵(口中默念);吁吸(嘘气与吸气;呼吸);吁呼(指吐气);吁荼(谓散发出温暖之气);吁气(呼气,吐气)

    云何吁矣。——《诗·周南·卷耳》

  4. 另见yū;yù

〈动〉

  1. 呼天而告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书·召诰》

  2. 又如:吁天(呼天而告);吁号(呼叫);呼吁(呼告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3. 另见xū;yū

〈象〉

  1. 吆喝牲口的声音

  2. 另见xū;yù

文字详解



【叹】
(形声。从口,于声。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同本义〖oh〗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书·吕刑》
吁!惊也。——《说文》
王曰:“吁,来!…”——《史记·周本纪》
吁!是何言欤?——《法言·君子》。注:“吁!骇叹之声。”
又如: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吁咈都俞(吁咈,吁俞。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见《书·尧典》);吁嗟(表示忧伤或有所感;表示赞美)

[查看更多]

吁说文解字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