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董其昌

董其昌 明代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北字释义
拼音 běi,bèi 注音 ㄅㄟˇ,ㄅㄟˋ,
笔划 5 五行
五笔 UXN

基本释义

〈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动〉

  1. 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贾谊《过秦论》

  3. 另见bèi

文字详解


běi
【名】
方位名。与“南”相对〖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查看更多]

北说文解字
北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