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欧阳询

欧阳询 唐代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判字释义
拼音 pàn 注音 ㄆㄢˋ,
笔划 7 五行
五笔 UDJH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2. 同本义

    判,分也。——《说文》

    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

    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

    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判割(分割);判妻(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判散(分散);判礼(分离;分开);判迹(分道而行);判裂(割裂;分离)

  4. 判决

    太尉判状辞甚巽(恭顺)。——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5. 又如:审判(审理和判决);判词(判决的文词);判牍(判决司法案件的文书);判有罪;判无罪

  6. 区别;分辨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苏洵《六国论》

  7. 又如:判别是非;判正(分辨是非曲直)

  8. 裁定。如:公判;评判(判定胜负或优劣);判事(判决事务的是非曲直);判个死日(预知死期。判:断定);判命(判定人的命运;拼命);判析(裁决)

  9. 评定做上符号或记号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三国演义》

  10. 又如:判卷子;判阅(批阅)

  11. 球赛中裁定球或球员的情况。如:判发球出界;判跑垒员安全进垒

  12. 通“拚”。舍弃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元稹《采珠行》

〈名〉

  1. 凡有责者有判书。——《周礼·朝士》。注:“半分而合者。”

    卿大夫判县。——《周礼·小胥》。按:“宫县四面,判县两面。”

    掌万民之判。——《周礼·媒氏》

    璋判白。——《公羊传·定公八年》

    天地判合。——《汉书·翟义传》

  2. 判决狱讼的官。如:州判;通判;判司(官名。掌批判文牍的官);判官头(雕绘着判官的马鞍)

  3. 裁决诉讼的文书。如:判花(花押。旧时在判决书后签字花押)

文字详解


pàn
【动】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divide〗
判,分也。——《说文》
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
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
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

[查看更多]

判说文解字
判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