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钱南园

钱南园

一、生平简介
钱南园曾居住在翠湖之滨青莲街钱公祠。32岁上京中了进士,后由翰林院编修升为御史,身为监察纠劾之官。他刚强正直嫉恶如仇不避权贵,不怕失去皇帝的宠幸,先后参劾陕西巡抚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军机大臣和珅等,使得钱南园的政声卓著,誉满全国。他的书法如他本人正直坦荡、沉著刚毅。其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吸收了众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钱体”。袁嘉谷先生说:“天下称一千年中,颜、钱齐名无异词。”上海民国初年的著名书法家李瑞清也高度推崇钱南园,说他“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
乾隆四十六年被授监察御史,智斗权贪,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清史评为“素以直声震天下”,善书画尤喜画瘦马,钢勾铁划,人称“瘦马御史”。昆明市滇剧团曾历时十四年排演成滇剧《瘦马御史》,现已由中国京剧团移植成京剧。二、滇云风骨
五华山地处昆明市区的制高点,从前林木葱郁,薄暮时群鹰盘旋,被昆明人称为一景,名“五华鹰绕”。清雍正时,山麓还建起了五华书院,不少学子在其中研读。
从学子中有一穷学生尤其刻苦好读,他就是钱沣,号南园。钱南园家境贫寒却多才多艺,32岁上在京中了进士,后由翰林院编修升为御史。身为监察纠劾之官
冒字释义
拼音 mào,mò 注音 ㄇㄠˋ,ㄇㄛˋ,
笔划 9
五笔 JHF

基本释义

  1. 另见mào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3. 又如:冒絮(头巾)

  4.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5.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6.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动〉

  1.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4. 盖蒙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6. 不顾;顶着

    冒风驰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8. 向外透;往上升。如:冒忿(泄恨);冒烟

  9. 假冒

    冒其未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违犯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高启《博鸡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13. 蒙受;承受。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5. 通“懋”。勉励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形〉

  1. 冒失;冒昧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2.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3. 另见mò

文字详解



mào
【名】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帽”的古字。帽子〖hat〗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又如:冒絮(头巾)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sack〗

[查看更多]

冒说文解字
冒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