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隶书
>
吴大澄

吴大澄

简介
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澄像年)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卒年六十八。作品
著有《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文集》等。成就
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澄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家庭
传字释义
拼音 chuán,zhuàn 注音 ㄔㄨㄢˊ,ㄓㄨㄢˋ,
笔划 6 五行
五笔 WFNY

基本释义

〈动〉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zhuàn

〈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唐·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chuán

文字详解



chuán
【动】
传递;传送〖transfer;deliver〗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传授〖teach;impartto〗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查看更多]

传说文解字

傳【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𠀤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𨻰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𨻰。《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传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