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王羲之

王羲之 魏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伏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笔划 6 五行
五笔 WDY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4. 居处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文字详解



【动】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lie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查看更多]

伏说文解字
伏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